首页 / 乡愁文化基金 / 公益活动

乡村复兴:既要“颜值”也要气质
2016-05-20

近日,一场以“永续与共享”为主题的乡村复兴论坛,在河南省新县西河村西河湾粮油博物馆举办。论坛上,与会专家与社会组织代表等分享了乡村保护、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典型做法与宝贵经验,探讨并交流了中国乡村复兴之路。

乡建是重建一个社区

在美国特拉华大学教授维马林·鲁吉查拉库看来,这次论坛的3个关键词是:复兴、中国、乡村。中国乡村复兴暗示了文化空间互动回归生活的需要。每个乡村都需要自己的解决方案,恢复文化空间的活力。

“与其把乡村像文物一样定格在某一个历史时刻,不如把它回归到一个活的、当地人用的村庄。”曾参与设计西河湾粮油博物馆的中央美院副教授何崴的设计理念就是活在当下,“乡建不只是盖房子,建筑师必须设身处地从农民的角度去帮他们想办法省钱、赚钱。”

何崴总结了乡建的几种模式:城市模式搬入乡村的转移型实践、大学学者的研究性实践、公共艺术事件的艺术创作、基金会常见的资助型实践、小型事务所的情怀型实践等。何崴认为不能用传统的思维模式对待乡村,建筑师在建筑的同时也要考虑运营。乡建中,建筑师不是导师,而是合作者和学生,向传统、地域、工匠学习。

他说:“乡建不是看图纸的建设,我主张50%看图纸,30%现场调整,20%留给当地人发挥,建筑师要带着思考的态度,为当地人设计,同时也要允许建筑被改动,尊重农民的选择。乡建不是建一座房子,是重建社区、信任和信心。”

徐甜甜是DNA建筑事务所主力建筑师,3年前曾参与新县的许世友将军纪念馆复建。在浙江松阳,她在设计中汲取当地建筑语言,提出“云”酒店概念,希望通过茶园中间的“云”酒店把大大小小古村落联系起来形成系统。

在松阳的乡村,徐甜甜也进行了一系列小规模的公共设施、文化设施设计,如红糖工厂、石仓村契约博物馆、竹林剧场等。徐甜甜认为:“乡村在建筑上一定要利用当地建筑材料,立足、尊重地域文化,建筑师要坚持这种自律。”

乡村复兴的主角是谁

新县县长吕旅介绍,3年前,新县政府和北京绿十字、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了“英雄梦·新县梦”规划设计公益行动,如今得到规划的乡村都焕发新的面貌。

吕旅认为,乡村保护和开发并不矛盾,要尊重历史风貌和自然生态,同时尊重村民意愿,真正的主角是群众。乡村复兴的硬环境是打造乡村“颜值”,软实力是提高“内在气质”,乡村打造要做到干净、洁净、纯净。同时,吕旅建议,乡村复兴发展路径一定是多元的,规划建设、产业发展、资本运作都要多元化,保证人民的利益。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德村志成认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角应该是村民,他们是接待者、指导者、文化传承者,外来人是配角,原住民应得到外来人的尊重,外来者提供先进理念,原住民维护乡村美景,两方和谐共处。“如果不能让人慢下来,这个乡村复兴的旅游产品就失败了。”德村志成表示,民宿是实现乡村复兴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因为民宿必须和当地人文、景观结合,能够体验当地风情,“民”就是百姓,“宿”就是归宿,关键是在“心”,给旅游者归宿感。

德村志成认为,乡村原真性的维护对象是传统建筑风格和传统民宿风情,人文结构、自然结构都不容破坏。他呼吁重视经营战略和服务战略,“旅游的发展不是要让游客满意,而是让游客感动地回家,这样他们就会回忆、回味、回头。”德村志成说。

北京延庆山楂小院项目负责人陈长春见证了西河村的巨大变化,他认为,一个地方没有运营,再漂亮也没有办法持续生存。那么,乡村的运营到底怎么做?陈长春以自己参与的蒲洼梯田酒店、山里寒舍和隐居乡里·山楂小院为例介绍,在商业模式上,陈长春的团队负责进行设计、培训、管理、营销;业主负责房子和维修;管家是当地农民,进行承包负责接待;村集体合作社负责秩序、环卫、保障、应急等。

“不考虑商业的乡建,只是一场设计的狂欢。”陈长春说,“城市人需要精神上的乡村,农村人需要物质上的乡村。在设计商业模型时,我们要让每一个人有利可图,而不是唯利是图。乡村是一场关于真、善、美的生意,下乡谋生,乡村能改变你,也能改变农民,以谋生的姿态进入乡村,既可以成就自己,也可以成就父老乡亲。”

刊于《中国文化报》2016年5月7日